忍辱波羅蜜—二 海濤 輯
1.思惟對方之恩德:意指要思惟傷害者是對自己有恩的。因為如果沒有忍辱就不能夠成佛,如果沒有傷害我的人就不可能行忍辱。
2.因此傷害我者,實際上是「法之助伴」,於我有恩。經常如此思惟就能夠忍受外來的傷害。頌曰:「應於仇怨生歡喜,能作佛道助伴故:依彼成就諸功德,故應如是習忍辱。」
3.思惟忍辱能令諸佛歡喜。頌曰:「予戒無邊利益者,終為不變善識者,群生恭敬供養者,如來等前令歡喜。」
4.在《菩薩地論》中有忍辱波羅蜜之五種心想觀法:
一、對傷害者應該生起忍受委曲之心想。
二、對傷害應該用佛法的道理去觀察。
三、對傷害應該以無常的道理去觀察。
四、對傷害應該用「苦諦」的道理去觀察。
五、對傷害應該用悲濟廣攝的道理去觀察。
5.忍辱是對苦痛和折磨的堪忍,在修行無上菩提道時所遭受的種種折磨,皆應予以堪忍,心無怯喪,歡喜坦然地接受種種苦痛之考驗。在《菩薩地論》曾說:菩薩應忍受生命中之許多基本的苦痛。
6.潛心思惟佛法之功德而行忍辱。如《入菩薩行論》所說,應思惟三寶及佛法之種種功德。
7.增益忍辱功德的方法是:智、慧及迴向三種方便。
8.使忍辱清淨之方便是由持守悲心和觀省空性而來。
9.忍辱之果報可分為究竟的和世俗的兩種。
10.究竟的果報是指成就無上菩提。《菩薩地論》云:「菩薩若行廣大無量忍辱之行,則能出生大菩提果,究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11.世俗的果報是指,縱然不是自己所希求的,也會自然而至。比如於一切世中,感得容顏姝麗、無諸疾病、聲譽遠揚、壽命長遠、獲轉輪王位等殊勝果報,皆是由修習忍辱而得。
12.《入菩薩行論》云:「若於輪迴中,常修忍辱行,必獲美容顏,身無諸疾病,佳譽時遠揚,壽命極長遠,得轉輪王位。」
Tuesday, February 24,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