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5, 2009

菩薩初發心功德殊勝—一 海濤 輯

菩薩初發心功德殊勝—一 海濤 輯
1.菩薩摩訶薩初發心時立大正願,作如是言:「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當大利益一切眾生,要當安置一切眾生大涅槃中!復當教化一切眾生,悉令具足般若大智!」是則名為自利、利他。
2.是故初發菩提心者,則得名為菩提因緣,眾生緣因、正義緣因、三十七助道法緣因,攝取一切善法根本,是故菩薩名善大善,名實真實,亦名一切眾生善根,能破一切身、口、意等三業諸惡。
3.菩薩摩訶薩初發三菩提心有五事。何等為五?
一者、性,二者、行,三者、境界,
四者、功德,五者、增長。是名為五。
4.菩薩若能發菩提心,則得名為菩薩摩訶薩,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修大乘行。是故初發菩提之心,則能攝取一切善法。
5.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隨行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不發心,終不能得。是故發心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根本。
6.菩薩摩訶薩見苦眾生,心生憐愍。是故菩薩因慈悲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因菩提心修三十七品,因三十七品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發心名之為支。
7.發菩提心故,行菩薩戒。是故發心為菩薩戒支,是故發心名根,名因,名攝,名果亦名為子。
8.菩薩發心復有二種:一者、畢竟,二者、不畢竟。
一、畢竟者,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無退失。
二、不畢竟者,則有退失。
9.退有二種:一、畢竟退,二、不畢竟退。
一、畢竟退者,終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能推求、修集其法。
二、不畢竟者,求菩提心,修集其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