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5, 2009

佛法的思維—三 海濤 輯

佛法的思維—三 海濤 輯
1.成佛的基礎在於我們本具的佛性,而其所賴的則是珍貴的人身。
2.佛在經典中說:「你看到一些金的東西,不能說它就是金子。你應先檢查它是否是金子。」我們不應依靠人,而是依靠那人所說的佛理,此即依法(實相)不依人。
3.「無知就是痛苦」這是文殊師利菩薩有關智慧最重要的教授。
4.現在我們的智慧微薄,但無明卻很熾盛。
5.沒有出離心的人學佛法是一點用處也沒有的。好像一個犯人了解監獄是一個不好的地方,他唯一的希望便是離開它。我們如果知道輪迴的痛苦,自然會想離開輪迴的監獄,而且一點執著也不會有。
6.了解別人的痛苦,體會別人的痛苦,在佛教裡是很重要的,只知道還不夠,應該進而去尊重別人痛苦。
7.慈悲與智慧是沒有分別的,這也就是菩提心的真義。
8.試著去感受對一切生靈充滿之慈心,與幾近不忍之悲心,是圓滿諸佛菩薩大願的最佳方式。
9.菩薩道修持的精要所在,是超越我們對自己的執著,並完全奉獻自己服務他人。
10.一個人是否具足菩提心,也就是菩薩的願心,決定了一個人所修的法是否為大乘法。
11.皈依的根本乃在於虔誠與慈悲——對佛、法、僧三寶充滿虔信,並以慈悲祈願一切眾生都能脫離痛苦。
12.對眾生慈悲,乃是一種希望能帶領一切眾生由輪迴苦海之各種問題和痛苦中解脫的願力。
13.培養慈悲和勇氣,是成為一位菩薩的準備和訓練。
14.若菩薩生起真正的大悲心,會如實地感覺到:「我一定要為眾生解除一切痛苦,縱使必須自己一個人獨做,我也毫不猶豫!」當心中生起這種願望和勇氣,就是為菩薩的開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