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5, 2009

佛法修行精要—一 海濤 輯

佛法修行精要—一 海濤 輯
1.當我們在修持或聽聞佛法時,必須培養想要利益一切眾生的心態,這不僅是短暫的做法而已,最終還要幫助六道眾生解脫痛苦。這就是正確的心態。
2.無論我們對自己感到多沮喪,或覺得自己難以達到證悟境界,但我們全都具有智慧的本能。
3.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解脫世間的痛苦,而達究竟的喜樂。修行是否能達開悟,要視行者的心態而定。
4.同樣一個由上師教導的修行法門,也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出現,這完全是依弟子所持的心態而定。
5.在聽聞、思考和修行佛法時,我們應培養利益他人的心態,才能獲得修行的圓滿成就。
6.我們在做任何事時,都必須發展正確的心態——不論是聽聞、思考或實修佛法,或做一般的俗事。
7.一切教法都是來自佛的化身。化身佛源自報身佛,而報身則源自法身。
8.「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之不同:前者強調「發心」,後者著重「實踐」。
9.菩提心有兩個重要的特性,即悲與智。要深達於悲,則需了解他人希求快樂、幸福以及解脫之心,與我們自身並無二致。
10.皈依文是菩薩戒之基礎,它是一種助力。
11.空性的體驗是開悟的精髓,也是利益一切眾生的發心——菩提心的根本。
12.心智清明與不清明的分別在於是否了悟一切皆幻,也就是萬法之空性的本質。
13.如果沒有初步的空性體驗,要談真正的慈悲是不可能的。
14.菩薩所生出的菩提心是平等地去對待一切眾生,只有以此無分的發心,才能真正有能力去利益他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