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5, 2009

菩薩的慈悲觀—四 海濤 輯

菩薩的慈悲觀—四 海濤 輯
1.學菩薩戒者當修二事:一者、慈心,二者、信心。菩薩修集如是二法得信解心。
2.菩薩受持菩薩戒者,至心專念自省己過,不訟彼短。見行惡者,心不瞋恨;見破戒者,心生憐愍,無有瞋惱。
3.菩薩受行忍辱慈悲心,欲令一切眾生斷愛恚故。
4.菩薩摩訶薩若為眾生所打罵時,作是思惟:
一、緣我是身造作惡業,今自受報,云何於彼而生瞋恚。我亦不求是苦煩惱,今若不忍後復增多,不忍辱者是則名為苦煩惱因。
二、我所受身及諸煩惱,非眾生過自是我咎,若有惡事實不樂受,今若不忍便是自作,若自作者復當自受生死性苦,身若受苦云何不忍。
三、聲聞、緣覺為自利益尚修忍辱,何況我今為欲利益一切眾生而當不忍?我若不忍,不得具足菩薩禁戒,修八正道,得無上道。
5.菩薩修集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有三種:一者、眾生緣,二者、法緣,三者、無緣。
一、眾生緣者,菩薩摩訶薩修集慈心,諦觀一切三聚眾生:(一)受樂,(二)受苦,(三)受不苦不樂。
(一)菩薩摩訶薩修集慈心,觀受樂者,令其增長;
(二)觀苦眾生,滅苦生樂;
(三)觀不苦不樂者,斷除苦、樂,令得涅槃。是名眾生緣。
二、法緣者,菩薩摩訶薩唯觀法相,不作眾生相:「若我修慈無眾生者,唯得離苦,誰得受樂?」是名法緣。
三、無緣者,捨眾生相及以法相,增長慈心。是名無緣。如慈餘三無量,亦復如是。
6.菩薩摩訶薩若因眾生修無量心,當知是心不異外道,亦與聲聞、辟支佛共。菩薩摩訶薩四無量心合則為悲,是故菩薩名為大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