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27, 2009

《優婆塞戒經》輯要—二 海濤 輯

《優婆塞戒經》輯要—二 海濤 輯
1.菩薩復語乞者:「汝今真是我功德因!我今遠離慳貪之心,皆由於汝來乞因緣!」即於求者生親愛心。既施與已,復教乞者如法守護,勤修供養佛、法、僧寶。
2.菩薩如是樂行施已,則得遠離一切放逸。雖以身分施於乞者,終不生於一念惡心。因是更增慈、悲、喜、捨,不輕受者,亦不自高。自慶有財,稱求者意;增長信心,不疑業果。
3.若能觀財是無常想,觀諸眾生作一子想,是人乃能施於乞者。善男子!是人不為慳結所動,如須彌山,風不能動。如是之人,能為眾生而作歸依,是人能具檀波羅蜜。
4.云何因施發種種願?因是施已,能發種種善、惡等願,因善、惡願得善、惡果。何以故?誓願力故。
5.云何因施得受安樂?因是施故,受人、天樂至無上樂。
6.云何因施多饒財寶?因是施故,所求金銀乃至畜生,如意即得。
7.若人樂施,是人即壞五弊惡法:
一者、邪見;二者、無信;三者、放逸;
四者、慳悋;五者、瞋癡。離是惡已,心生歡喜。因歡喜故,乃至獲得真正解脫。是人現在得四果報:
一者、一切樂見乃至怨家;二者、善名流布遍於四方;
三者、入大眾時心無怖畏;四者、一切善人樂來親附。
8.智者施已,不求受者愛念之心;不求名稱,免於怖畏;不求善人,來見親附;亦不求望人、天果報。觀於二事:一者、以不堅財易於堅財;二者、終不隨順慳悋之心。何以故?如是財物,我若終沒,不隨我去,是故應當自手施與。我今不應隨失生惱,應當隨施生於歡喜。
9.施者先當自試其心,以外物施。知心調已,次施內物。因是二施獲得二法:一者、永離諸有;二者、得正解脫。
10.如人遠行,身荷重擔,疲苦勞極,捨之則樂。行施之人見來求者,捨財與之,心生喜樂亦復如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