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27, 2009

甘露法語選輯—五 海濤 輯

甘露法語選輯—五 海濤 輯
◎一切都由動機決定
1.修行與否,不在於行為的方式:諸如禪修、祈請、誦經,而是決定於行為的緣由、動機。
2.我們每日廿四小時的所有行為,每一項都可以變成成佛的因、解脫的因、來世安樂的因,或投生於三惡趣的因。這完全取決於我們的發心。你的動機決定那項行為是否變成法行、安樂因,或惡業、苦因。
3.貪著今生的動機,具有干擾內心的負面影響,讓心不得安寧。所以,這種動機與行為本身均歸類為不善行。它們之所以是不善行,是因為果報是苦。
4.如果一天廿四小時,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以菩提心為動機,就累積了無量功德。每一項行為都變成不只是你自己成佛的因、安樂的因,也是其他每位有情安樂的因。
5.我們的痛苦與安樂都來自我們的行為,而這些業又要看發的是什麼心、持的是什麼態度。所以,修行要以發心為首。
6.最好的發心是要為眾生成佛的念頭,接著是想出離生死的念頭,最低限度的清淨發心,則指追求來生安樂的心。行為必須有其中一個動機,才算佛法,行為的果報才能得安樂。
7.龍樹菩薩說過,因貪、瞋、癡所造作的業是不善的,一切痛苦都來自它,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中受苦的眾生都來自它;而所有因無貪、無瞋、無癡而造作的行為是善的,人間、天界、淨土等善趣的眾生則都來自它。
◎為何要修持佛法
1.我們為何要修持佛法?因為每一個人,包括我們自己在內,都不想遇到苦、難題,反而只想獲得安樂。但安樂不是來自外面。安樂的主因(善的種子)在於我們自己的心:我們正面、善良、利他、容忍、出離的心;少欲知足、不貪、不瞋、不癡的心。
2.透過修持佛法這一項單獨的行為,數百千萬種不同的苦及其肇因都可以全部被摧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