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5, 2009

菩薩的慈悲觀—三 海濤 輯

菩薩的慈悲觀—三 海濤 輯
1.憐愍者有五因緣:
一者、受苦眾生,二者、行惡眾生,三者、放逸眾生,
四者、邪見眾生,五者、樂煩惱眾生。
一、受苦眾生者,常受苦惱,乃至無有一念之樂。是名受苦。
二、又有眾生,雖不受苦,造身、口、意十惡業道,如十六惡律儀。是名行惡眾生。
三、復有眾生,不行惡業,不受苦惱,貪著五欲,耽樂嬉戲,貪愛己身,不修善法,是名放逸。
四、復有眾生,不受苦惱,不行惡業,亦不放逸,為求解脫非因見因、非果見果。是名邪見,如外道等。
五、復有眾生,不受苦惱,不行惡業,亦不放逸,亦不邪見,具煩惱繫,煩惱障故,不修善法。是名憐愍因緣。以是因緣,憐愍之心遂得增長。
2.菩薩摩訶薩憐愍眾生有七種。何等為七?
一者、無畏,二者、真實,
三者、不愁,四者、不求,
五者、不愛,六者、廣大,七者、平等。
一、菩薩摩訶薩憐愍眾生,無所畏故;修三業善,為破眾生諸惡業故,是名無畏。
二、菩薩摩訶薩憐愍眾生,非煩惱愛故,非法住,非毘尼住,非妄語,不教化於非處,是名真實。
三、菩薩摩訶薩以憐愍故,為諸眾生懃修苦行,心無憂悔,是名不愁。
四、一切眾生不求菩薩,而諸菩薩自修慈心,是名不求。
五、菩薩摩訶薩修憐愍時,於諸眾生無有貪心。無貪心者,不求恩報及慈心果,是名不愛。
六、菩薩修慈設有眾生打罵惱害,終不捨於修慈之心,是名廣大。
七、菩薩修慈不為一人,普為無量無邊眾生無量法界,是名平等。是為七法。菩薩具足如是七法,名為菩薩至心清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