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波羅蜜—一 海濤 輯
1.一個人如果具足了布施和持戒,但是不能忍耐,他就仍是會發怒的。一旦發了怒,過去由布施和持戒所積聚的一切善根,在一剎那都破壞無餘了。
2.《菩薩藏經》云:「瞋怒能消毀百千劫內所積聚之善根。」
3.《入菩薩行論》云:「千劫所積聚,布施供養德,及種種善行,一貪瞋心起,皆摧毀無餘。」
4.不能忍耐的人,魔鬼就很容易得便,趁機來造成中斷障。如《菩薩藏經》中所云:「不具忍耐,就不能圓滿成佛之道——六波羅蜜多,不能獲證無上菩提。」
5.罪大莫過於憤怒,難能莫過於忍辱,故應努力習忍辱,種種方便作觀修。
6.一個人如果能夠忍耐,他一定可以得到世俗的各種順緣和安樂。
7.忍耐乃成佛之必須條件,故應常習慈心觀。
8.忍耐之體性者:在任何情況下,心無記掛的坦然接受。《菩薩地論》云:「此心不摻雜任何物欲,以純真的慈悲心,在任何情況下,心無記掛的坦然接受(一切逆境)是也。」
9.「忍耐」有三種:
一、對他人加予自己的侵害,心無記掛的接受。
二、對苦痛和折磨之忍耐,此應觀察苦痛之自性而行堪忍。
三、善思法要,以欣樂心來接受折辱及苦痛,應以「各各分別抉擇慧」,來觀察諸法之無顛倒性而行堪忍。前二項屬世俗諦之修觀,第三項則是勝義諦之修觀。
10.思惟忍辱之功德:
一、思想忍辱之利益面,因為有傷害我的人,所以我才能夠忍辱。
二、因為修忍辱,所以自己的罪障才能夠清淨。罪障清淨才能夠圓滿二種資糧,二種資糧皆悉圓滿,才能夠成就佛道。
如頌云:「由修忍辱故,眾罪皆消除,依忍辱功德,漸次成佛道。」
Tuesday, February 24,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