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菩薩清淨行—一 海濤 輯
◎出《寶髻所問經》
1.爾時佛告寶髻菩薩言:善男子!何者是修行菩薩,持戒波羅蜜清淨行?
2.善男子!修行菩薩有一種持戒清淨行,何者為一?所謂於無上菩提而捨心復有,是心若不相應事者而能相應,是心於三界中勝上為最,是心超越聲聞、緣覺,是心能救一切,度達三界眾生至於彼岸,是心能類無價寶珠而為等量,是心深重護念、無捨使、無暫忘。
3.善男子當知!修行菩薩為十種尸波羅蜜清淨行,何者為十?所謂三種身淨行、四種口淨行、三種意淨行,是為十無盡清淨戒。
◎出《遍清淨毘尼經》
1.爾時寂淨天子白文殊師利童子言:初修行菩薩,云何調伏其心?若聲聞比丘,云何調伏其心?
2.文殊答言:厭離三界心驚動故,則是聲聞調伏其心;若攝授世間無量法故,不斷生死,一切眾生而施無畏,利眾生故,樂住世間,則是修行菩薩調伏其心。
3.若厭離功德資糧、是聲聞調伏其心;若集智資糧,功德無厭,則是修行菩薩調伏其心。
4.若厭見一切煩惱則是聲聞調伏其心;若攝一切眾生煩惱,則是修行菩薩調伏其心。
5.若不為眾生故,不念諸佛聖德,則是聲聞調伏其心;若為一切眾生故,顯現諸佛聖德,則是修行菩薩調伏其心。
6.若不具六波羅蜜并四攝事,則是聲聞調伏其心;若修六波羅蜜并四攝事堅持攝念,則是修行菩薩調伏其心。
7.若不斷一切宿緣習氣,則是聲聞調伏其心;若除相續一切習氣,則是修行菩薩調伏其心。
8.略要言之,若心著數量,親近量法,習學有量戒行、三昧、智慧、解脫、解脫知見,則是聲聞調伏其心;若非量數以無量繫親近無量善巧方便,所學戒行、三昧、智慧、解脫、復緣解脫所見,則是修行菩薩調伏其心。
Tuesday, February 24,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