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慈悲心行六度波羅蜜—三 海濤 輯
六、以慈悲心行禪定
1.菩薩發心行菩薩道,廣行一切善法,成就利益眾生的種種事業。如菩薩沒有具足禪定力,容易被外在的名聞利養及世俗欲樂所染污。
2.若內心散亂及貪染深重,就不能引生無漏智慧。既不得真實智慧,就很難觀眾生種種差別因緣,而以應機說法,使令眾生得到利益。
3.「常當行慈悲,定心修諸善,不當懷惡意,侵害於一切。」
《大智度論》
七、以慈悲心行般若
1.佛法常說「悲智雙運」,這證明佛法中悲智是不可分開的。一般宗教之愛,因缺乏智慧,故愛有局限。
2.佛法以智慧為體,慈悲為用,唯有真智中才有大悲。菩薩以菩提心、大悲心、般若智等三心去行六度萬行,如未具足三心就很難成就佛道,廣度眾生。
3.菩薩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時,要以般若為前導,才不會執著有一個實有的眾生可度,及實有的諸法可得。
4.菩薩廣觀一切法如幻如化,了不可得,即從空性中生起大慈大悲,這種大慈大悲遍及一切眾生,無有障礙。
八、如何具足慈心?
1.「具足慈心復有三種,謂上中下。上者復有四事:一者觀生死苦,二者修慈悲心無有始終,三者性勇健心,四者得智慧心。
2.復有四事具足慈心,何等為四:一者不放逸,二者具足戒,三者能忍辱,四者至心專念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3.復有四事具足慈心,一者等視眾生猶如一子,二者於怨親中無有分別,三者得堅信心,四者修行聖行。」《菩薩善戒經》
Wednesday, February 18,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