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煩惱為菩提道—一 海濤 輯
1.遭遇看似重大難忍的問題時,若能認知錯在於心隨慾念,就能停止心隨慾念,堆積如山的問題也將會立即消失。
2.佛教徒在三皈依儀式上,其中,皈依法的祈禱文說:「皈依法,離欲尊」。此處特別提出「離欲尊」,而不說瞋恕或其他煩惱的止息,是因為所有苦,皆是貪慾的果報。
3.誇大事物的美好並不能止息貪著;將自己受到的傷害視為問題,也無法止息痛苦。
4.讓心回歸自然的狀態,不再把困難都看成問題。這樣就不會再將不幸的遭遇當成問題了。
5.視不理想的情境為理想的,是最有效訓練心智的修持,是轉苦為樂的方法。
6.以接受問題來代替否定問題,會使自己的心情產生很大的不同,有助於暫時停止懼怕和憂慮。
7.思惟生生世世所經歷的苦,唯一能給你完全保護恆不背叛的就只有佛法僧三寶,所以應如是思惟:「不論生命中會發生什麼問題,我將只皈依三寶。」
8.不僅惡趣中的苦,所有輪迴的苦,皆源於苦因,即無明和妄念。
9.受讚美並不好,受批評其實更好。讚美,使人生起驕慢心;批評,幫助人去除過失。
10.受批評的好處之一,是立即破除驕慢,不再錯失,得以在人生中求進步。
12.就如《入菩薩行論》中所說的,為痛苦而煩惱可消除我慢心,在專心緣念自己的困難時,驕慢不會生起,並引伸對其他輪迴眾生的慈悲心。這種人也會謹慎的不造惡業,並被激勵向善。
13.重要的是,一旦有了我慢心,將無法發展自己的心智或美質,甚至無法學習佛法。就如將水注於全圓的物品(如球或汽球)上,水是無法留駐的。同樣的,若一個人心中充滿驕慢,美質將無法留駐。
Saturday, February 21,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