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煩惱為菩提道—二 海濤 輯
1.所有佛陀的教法都在於破除我慢。
2.調伏我慢心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牢記自己的過失。念念不忘自己的成功,驕慢心就會生起;但若注視自己的過失,驕慢就會從心中消失。
3.受到讚美時,易生起驕慢心。若任由驕慢心生起,來世將投生於無法自由修行佛法的惡趣,或生於貧困,或為低階級,或為盲人,或為奴僕。縱有極大抱負,將對自己的快樂或他人的快樂無能為力,不會成功。
4.經常思維著自己的無知,思維自己對浩瀚佛法經論的認識是如何微薄;思維那些雖然知道卻未能實踐的菩提次第;就算是世俗的教育自己也所知有限;甚至不能理解自己五蘊及感官的本質。如是思維有助於平息我慢心。
5.若不喜愛苦,就必須放棄惡行,清淨過去的惡業,並試著去累積功德。所有的困難皆源於自愛心(自體愛、我愛);生命中所有的困難源於過去自愛心所累積的惡業。
6.要為一切眾生成就正覺,就必須銷毀自己的敵人,即我愛心,這是自己及眾生成功的最大敵人。
7.只要我愛心仍在於心中,就沒有生起菩提心的餘地,更無法成就正覺且圓滿的引領眾生了。
8.困難的好處是給自己機會培養菩提心,變得對其他眾生的痛苦感同身受,進而珍愛他人。
9.心擁有全部安樂之因,菩提心的修持是自己最好的保護。
10.智者知道樂與苦全倚仗於心,在自心中尋求安樂,不假外求。
11.既然心中的思惟是安樂的因,那麼就在心中尋求安樂。由自心中尋求安樂是佛法的基本要點,是佛陀的教法。
12.自己認為的問題是源於自己的心,自己所認為的快樂也源於自心。自己的快樂不依任何外在的事物而定。
13.向外求安樂是沒有保障的。唯一可確定的是,將會苦得筋疲力竭,而這苦是永無滿足且永無止盡的。
Saturday, February 21,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