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猶如如意寶—三 海濤 輯
1.佛陀具有無量無邊的功德,是我們最尊敬的導師。佛陀斷除二障的正對治是空證智慧,但是如果沒有菩提心的輔助攝受,是無法成為二障的正對治。
2.雖然瞭解性空的道理非常深奧,但無法對治,所以唯有依菩提心才能轉煩惱所留的習氣。
3.佛陀無論身口意的三業功德,或證道功德都是由菩提心而生。菩提心很難生起,但自己必須堅持下去,雖然無法生起真正的菩提心,但沾上一點邊,就很容易盡除罪障以及得到許多的功德。
4.有了悅意的慈心,因愛護眾生不忍一切眾生受痛苦而產生悲心,有了悲心不只是發願「願有情早日離苦得樂」,而是要承提這個責任,即清淨意樂。
5.清淨意樂是希求他利之發心,有了這種發心自己也願意負起責任,但實際上唯有佛陀才有能力圓滿一切眾生的意樂,唯有佛陀了知眾生所需,所應學習之道,因此為一切眾生欲求佛果位。
6.由希求他利的發心(因),而引發希求無上大菩提心的發心(果),稱為菩提心。
7.行十善業必須依他人才能成就,若要奠定戒定慧三學的好基礎,持戒非常重要,戒也要依他人才能圓滿。
8.大乘法的根本是慈悲心及菩提心,此二心必須緣不忍他人受苦才會生起,因此尊貴的眾生使我們得到一切的道功德。
9.寂天菩薩說:「既然成佛是因為一切的眾生以及佛陀的教導,為何只尊敬佛陀、供養佛陀,而不供養尊敬一切的眾生?」
10.佛陀是由愛護他人利益眾生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凡夫是因為愛自己,貪著自己而成為凡夫。
11.我們所皈依敬仰的佛陀,從菩提心生起之後,到未成佛之前都是尊敬一切眾生,既然我們尊敬佛菩薩,我們更應該尊敬佛菩薩所尊敬的眾生。
12.諸苦由貪自而生,諸佛由利他而生。
13.太貧窮或太富有,都可能成為菩提道的逆緣。
Sunday, February 22,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