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16, 2009

印光大師法語擷錄—四 海濤 輯

印光大師法語擷錄—四 海濤 輯
六、論因果事理
1.因果者,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也。若無因果,則善無以勸,惡無以懲,遑論明明德以止至善,斷煩惑以證菩提乎。
2.由其知有因果也,則必趨吉避凶,改過遷善,閑邪存誠,克己復禮,冀入聖賢之域,期登極樂之邦。現在世界之劫運,吾人所受種種災難,皆是過去惡業所招,以致感受現在苦果。故知此惡業者,即過去惡因之所造成也。
3.欲免苦果,須去苦因。過去已種之苦因,念佛懺悔,乃能消去。現在如不再造苦因,將來即能免受苦果。
4.何謂苦因?貪瞋癡三毒是。何謂善因?濟物利人是。若人人明達因果之理,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災害自無從起。唯今人不明因果之理,私欲填胸,無惡不作,祇知有己,不知有人,詎知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於害己。
七、訓皈戒之要
1.悲哉眾生,從無始來,輪迴六道,流轉四生,無救無歸,無依無託。若失父之孤子,猶喪家之窮人,總由煩惱惡業,感斯生死苦果,盲無慧目,不能自出。
2.大覺世尊,愍而哀之,示生世間,為其說法。令受三皈,為翻邪歸正之本;令持五戒,為斷惡修善之源;令行十善,為清淨身口意三業之根。從茲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3.三業既淨,然後可以遵修道品,令其背塵合覺,轉凡成聖,斷貪瞋癡煩惱之根本,成戒定慧菩提之大道,故為說四諦、十二因緣、六度、三十七道品等無量法門。
4.又欲令速出生死,頓成佛道,故為說念佛求生淨土法門,使其不費多力,即生成辦。三皈五戒為入佛法之初門,修餘法門,皆須依此而入,況即生了脫之至簡至易、至圓至頓之不思議淨土法門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