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18, 2009

以慈悲心行六度波羅蜜—一 海濤 輯

以慈悲心行六度波羅蜜—一 海濤 輯
一、菩薩如何以慈悲心行六度?
1.修布施,故善名流布,隨所生處財寶豐盈,是名自利;能令眾生心得滿足,教化調伏,使無慳吝,是名利他。
2.修持戒,故遠離一切諸惡過患,常生善處,是名自利;教化眾生,令不犯惡,是名利他。
3.修忍辱,故遠離眾惡,身心安樂,是名自利;化導眾生,皆令和順,是名利他。
4.修精進,故能得世間、出世間上妙善法,是名自利;教化眾生,令勤修善,是名利他。
5.修禪定,故不受眾惡,心常悅樂,是名自利;教化眾生,令修正念,是名利他。
6.修智慧,故遠離無明,除煩惱障及智慧障,是名自利;教化眾生,令得調伏,是名利他。」《發菩提心經論》
二、以慈悲心行布施
1.「云何菩薩一切行施,不求果報故,名一切行施。常施故,名一切行施。福田施故,名一切行施。不觀福田及非福田施故,名一切行施。不觀時與非時,是名一切行施。不觀財物可施不可施,是名一切行施。」《菩薩善戒經》
三、以慈悲心行持戒
1.菩薩持戒是以慈悲心為出發點,尤其是發心受持五戒十善時,是本著不惱害眾生生命的菩薩心腸。
2.菩薩於日常生活當中,所有的一切動作行為都非常的小心,深怕傷害到一切眾生的生命,可見持戒不僅能自利,而且又能使令眾生遠離被殺害的恐懼。
3.「菩薩受持菩薩戒者,至身專念自省己過,不訟彼短。見行惡者心不慎恨,見破戒者心生憐憫,無有瞋惱。」《菩薩善戒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