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為師—一 海濤 輯
1.一切的識都有一個本性,即是「明光」。非明光本質的因,不可能引發識。所以明光心叫作基本的固有意識,它與境交互作用,與外在事實交互作用,從而產生比較粗淺層次的意念。
2.有些人如果在靜坐禪修時抑制粗淺層次的意識作用力,便可以藉體驗明光而增強深層微妙意識的力量。而這種經驗可以幫他們清楚地憶起前世。
3.意識的這種延續性有明與知的本質,是不會中止的。
4.意識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從生命三種不同境界的經驗產生。最低層次的是欲界,其中的意念是很粗陋的,人們只受著外在物件的吸引。繼而是色界,而為十六天,意念比欲界精微,也比較不受外物牽引。
5.最高的是無色界,分為四天,又叫作四空處。這是暫時擺脫痛苦煩惱,甚至脫離喜悅與快感等感覺的存在狀態,而快感經驗通常會帶來貪欲和不滿。
6.我們和地球是密切相互依存的,地球是我們天然棲居地。
7.真正的預防措施就是衷心皈依三寶,尊重因果業報定律。
8.皈依是決定你是不是佛弟子的因素。所以皈依是佛門的入口,是成為佛教徒的標記,也是以後發願的正確基礎。
9.仰慕佛、法、僧的德能而信忍樂欲於三寶等淨心不疑。
10.信為道元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除滅一切諸疑惑,示現發無上道。
11.修行越趨於精進,皈依的修持會越完善。掌握皈依因的人會把自己完全交託給三寶的庇護與指引,衷心依止。
12.要想在皈依的修行上成功,首先必須產生皈依的根由,也就是先前講過的恐懼與深信的因。希望得享幸福遠離痛苦乃是人的本性,在心中蘊育佛法就可以幫你達成這個希望。
13.靜思皈依對象的偉大特質與無邊能力,有助於建立穩固而以理性為基礎的信念,這樣的信念也經得起邏輯分析。
Tuesday, February 24,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