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14, 2009

諸佛要集經》節要—一 海濤 輯

諸佛要集經》節要—一 海濤 輯
1.何謂為寂然者,行菩薩乘。發大心言:我當成佛,慕求道慧,於此所行。我當布施,捨于慳貪,施以法財。淨其禁戒,斷於眾缺,謹慎守行。建立忍辱,刈其瞋恚,為柔緛行。當修精進,除懈怠垢,遵修勤力。處於閑居,修於正受教化為師,逮得一心。從三眛起,念般若波羅蜜,奉行其義,智度無極,開化眾生,以求佛道。一切諸佛,由般若波羅蜜生,逮成佛道,降伏眾魔,則轉法輪,度脫人民,以佛無為,而令滅度,究竟佛慧,學諸佛者,宣揚如來十力之業,佛十八法,諸力根本,四無所畏,分別辯才,多所暢達。
2.菩薩,當發其心,猶若金剛,何謂發心如金剛者,菩薩發心,有十事行,為若金剛,何謂為十?
一曰、遊於無量生死之難。二曰、一切所有施無所吝。
三曰、常有等心,加於眾生。
四曰,我皆當度一切眾生以佛滅度而滅度之。
五曰、度眾生已,亦無有人至滅度者,解一切法無所生故。
六曰、分別曉了,一切諸法。七曰、常加精進,無所遺漏。
八曰、其慧普入、靡所不達。九曰、具一切智,了入一門。
十曰、諸所愛重、無有增減。不以貪惜,斷諸所著。
是為薩發心十事,心如金剛是佛要集。
3.何謂度世檀波羅蜜,不墮於俗,能淨三品。何謂為三:
一、於是菩薩若布施時不得吾我。
二、見受者而有所取。
三、有所施未曾望想而求還報也,是謂為三。
4.有菩薩施以用勸助一切眾生,若施眾生,不見受者,而有所取,則用勸助於無上正真之道,彼不察見所取食法,是則名曰度世檀波羅蜜。
5.雖已持戒,不計吾我,不見他人毀法亂禁,悉等濟之,不捨生死,不倚無為,雖度眾生,悉了本無、忍辱、精進、一心、智慧,亦復如是,無所著者則應度世,有所著者則墮於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