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是眾生的皈依處 海濤 輯
1.依經乘而言,我們皈依三寶:佛、法、僧。依密乘而言,我們還多了三根本:上師、本尊、空行與護法。上師是加持的根本,本尊是成就的根本,空行、護法是事業的根本。
2.三寶中的僧寶指的是初地至十地的菩薩。三寶加上三根本,總合為六個皈依對象,他們都有共同的本質。皈依此六者,於現世、來生都能得到莫大的助益。
3.領受皈依,就如同在心識中種下覺悟、解脫的種子。直至成道為止,這顆種子都在我們的心識內。其間,即使我們因業力牽引而輪迴六道,終究會有入達覺證的一天。
4.若以自心本性為我們的內皈依,三寶、三根本為我們的外皈依,我們的心便能安穩而平和。
5.嗡、阿、吽(OM A HUNG)是一切諸佛身、語、意的化現,含攝諸佛的功德與加持。以咒語修止時,我們不是以口念而是以心念,也不觀想種子字,只是讓咒語的聲音在心中生起。
6.即使沒有特定的上師,也可以觀想金剛總持是所有上師的總集體。或是任何你領受過他口傳、灌頂、教授的上師,都可以作為觀想之所依;然後觀想他是所有上師本質之總集。
7.「皈依大禮拜」主要是在清淨我們的身業,但其修持卻是身、語、意並進的。
8.日常生活中的行持,要能避免身、語、意的散亂。
一、於身:有些人將大禮拜用的板子墊得很高,因此能很輕鬆地做完。有些人則根本不站直身子,做的是不完全的禮拜。這些都是身的散亂,很難得到修持的利益。常言道:「好好地做幾個大禮拜,遠勝過心不在焉地做許多的禮拜。」
二、於語:有些人在唸祈請文時,唸得快到不知道自己在唸什麼。有些人則一邊做,一邊和別人說話。這些都是語的散亂。
三、於意:修法時妄念紛飛,或是盤算著生意上的利益,或是想著工作上的問題……。散亂會消減我們修法的利益,但要想完全超脫意的散亂是很難的,因此只要盡己所能地修持就可以了。
Tuesday, February 24,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