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德智慧經典輯要—一 海濤 輯
壹、《賢者五福德經》
1.佛告諸比丘:「賢者說法時,有五福德。何謂為五?
其人所生則得長壽,是為一福德;
其人所生即得大富,饒財多寶,是為二福德;
其人所生即端正無比,是為三福德;
其人所生即名譽遠聞,是為四福德;
其人所生即聰明大智,是為五福德。
2.何因賢者說法得長壽?
用(因)前世說法時,上語亦善,中語亦善,下語亦善,其義備足,歸寂無為,好殺之人聞法,即止不殺,用是故得長壽。
3.何因說法之人得大富,饒財多寶?
用(因)前世說法時,上、中、下語其義備悉,歸寂無為,盜竊之人聞經,即止不盜,便能施與,用是故得大富。
4.何因說法之人得端正無比?
用(因)前世說法時,上、中、下語其義備悉,歸寂無為,令聞法者和氣安之,即顏色悅,自生光澤,用是故得端正。
5.何因說法之人得名譽遠聞?
用(因)前世說法時,上、中、下語其義備悉,歸寂無為,令聞法者敬佛、敬法、敬比丘僧,用是故得名聞。
6.何因說法之人得聰明大智?
用(因)前世說法時,上、中、下語其義備悉,歸寂無為,令聞法者曉了妙慧,用是故得聰明大智。是為五法,說經者得福也。」
貳、《三慧經》
1.佛常欲得三人,一者信,二者問,三者行。或有人但信,不喜已作;為信,不欲行為。
2.喜有三亡:一者不布施,二者不行戒,三者不定意。
3.行道,第一可禁苦,第二可禁樂,三者不可禁苦,四者不可禁樂。能樂得樂,便行道;能苦得苦,便行道。
Tuesday, February 24,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