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願經》輯要—二 海濤 輯
1.「人不能自拔為道,如鸚鵡鳥愛其毛尾,為射獵者所得。賢者諦知,是四願不隨人魂神去,空為之困苦。因拔恩愛之根,絕三惡之道,得三善道:一者、不復老;二者、不復病;三者、不復死。堅守護其意,乃可得度!」
2.「阿難陀!若有歸命、合掌頂禮於彼世尊.如來.應.正等覺,作此歸依者,彼之有情為我救度。何以故?阿難陀!如來法界而決定故,若有誠心決定,合掌禮拜及以布施。
3.阿難陀!又復有人如洗其手及滌諸器,同此少時發利生心,願彼所有一切眾生悉得安樂。
4.阿難陀!我說此人開於福門,閉於惡趣,得免三劫。云何三劫?謂刀兵劫、疫病劫、飢饉劫。
5.阿難陀!又若有人一日持此遠離殺生之戒,彼人不生刀兵劫中;若以一訶梨勒布施眾僧,彼人不生疫病之劫;若以一盂飲食施於眾僧,彼人當得不生飢饉之劫。
6.阿難陀!有三善根無盡無邊,處輪迴中亦不滅盡,當趣涅槃。
7.阿難陀!何等為三?謂於如來而種善根,無盡無邊,處輪迴中亦不滅盡,終趣涅槃;於法、於僧而種善根,亦無盡無邊,處輪迴中亦不滅盡,當來必得趣於涅槃。」
8.佛告天帝!「眾僧之中,有五淨德,名曰福田。供之得福,進可成佛。何謂為五?
一者,發心離俗,懷佩道故;
二者,毀其形好,應法服故;
三者,永割親愛,無適莫故;
四者,委棄軀命,遵眾善故;
五者,志求大乘,欲度人故。以此五德,名曰福田。為良為美,為無早喪,供之得福,難為喻矣!」
※ 以上經文編輯自《四願經》、《樓閣正法甘露鼓經》、《諸德福田經》
Monday, February 16,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