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21, 2009

歷代祖師開示菁華—五 海濤 輯

歷代祖師開示菁華—五 海濤 輯
17.欲令長壽安樂,不罹意外災禍者,當以戒殺吃素為挽回天災人禍之第一妙法。
18.凡大聖大賢,無不以戒殺放生,為挽殺劫以培福果,息刀兵而樂天年之基址。
六、弘一大師開示
1.念佛,是佛學裏最切實,最簡單,最生動的門徑,可是郤為了他的簡單、切實,沒有深奧的玄理,使知識份子懷疑。
2.對這門行徑,用直覺比理解更重要,你先不要問「極樂世界在何處」,你要先肯定是否能虛心接受這項法門,當你走進這個門裏,才感覺這個世界不是單純,而是深奧、華麗。
3.先問諸君:一欲延壽否?二欲癒病否?三欲免難否?四欲得子否?五欲往生否?倘願者,今有一最簡易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
4.惟願諸君自今以後,力行放生之事,痛改殺生之事。
5.當病重時,應將一切家事及自身體悉皆放下,專一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壽已盡決定往生;如壽未盡,雖求往生,而病反能速癒。因心專誠,故能滅宿世惡業也。
6.倘不如是放下一切,專一念佛者,如壽已盡,決定不能往生。因自己專求病癒,不求往生,無由往生故。如壽未盡,因其一心希冀病癒,妄生憂怖,不但不能速癒,反更增加病苦耳。
7.阿彌陀佛,無上醫王,捨此不求,是謂癡狂;一句彌陀,阿伽陀藥,捨此不服,是謂大錯。
8.若病重時,痛苦甚劇者,切勿驚惶。因此病苦,乃宿世業障,或亦是轉未來三途惡道之苦,於今生輕受,以速了償也。
9.吾人修淨土宗者,以往生極樂為第一標的。故其現在所有講經撰述等種種之事,皆在其次,時節到來,撒手便行,決不以弘法事業未畢而生絲毫貪戀願惜之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