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14, 2009

《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政論經》輯要—一 海濤 輯

《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政論經》輯要—一 海濤 輯
爾時世尊告優填王曰:「大王!今者應當了知王之過失、王之功德、王衰損門、王可愛法及能發起王可愛之法。
云何王之過失?大王當知!王過失者略有十種,王若成就如是過失,雖有大府庫、有大臣佐、有大軍眾而不可歸仰。何等為十?一、種姓不高,二、不得自在,三、立性暴惡,四、猛利憤發,五、恩惠賒薄,六、受邪佞言,七、所作不順古先王制,八、不顧善法,九、不鑑是非,勝之與劣,十、一向縱蕩,專行放逸。
1.云何名王種姓不高?謂有庶臣下類而生,非宿尊貴,纂紹王位,是名種姓不高。
2.云何名王不得自在?謂有帝王被諸大臣、輔相、官僚所制,不隨所欲;所作常有諫約,於妙五欲亦不如意歡娛遊戲,如是名王不得自在。
3.云何名王立性暴惡?謂有帝王見諸臣類或餘人等犯小愆過,即便對面發麁惡言,咆勃、忿恚、顰蹙、貶黜,設不對面背彼向餘,而作於前黜罵等事;或不長時瞋恚,或於長時不捨。如是對面暴惡、背面暴惡,是名帝王立性暴惡。
4.云何名王猛利憤發?謂有國王見諸群臣有小愆過,有少違越,便削封祿,奪去妻妾,即以重法而刑罰之,如是名王猛利憤發。
5.云何名王恩惠賒薄?謂有國王、諸群臣等親近侍衛,雖極清白善稱其心,而以微劣軟言慰喻,其頒賜爵祿、酬賞、勳庸,不能圓滿,不順常式;或損耗已,或稽留已,然後方與,如是名為王恩惠賒薄。
6.云何名王受邪佞言?若有帝王見諸群臣實非忠正,不閑憲式,潛謀輔佐,佞心偏黨,不修善政,姤嫉良賢。信用如是等人所進言議,由此因緣王務、財寶、名稱、善政並皆衰損,如是名王受邪佞言。
7.云何名王不順先王所制?謂有國王不能究察,不審簡擇諸群臣等,於種種務國法事中,不堪委任而委任之,堪委任者不委任之,應賞賚者而刑罰之,應刑罰者而賞賚之。又此群臣處大朝會,餘論未終,發言間絕,不敬不憚,而興諫諍,不能依法而善奉行,不正能住先王教命,如是即名不順先王所制之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