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逸能成就菩薩道—四 海濤 輯
三、菩薩往復之道
1.復次天子!有往有復,名修菩薩道。云何名為有往、有復?
2.觀諸眾生心所樂欲,名之為往;隨其所應而為說法,名之為復。
3.自入三昧,名之為往;令諸眾生得於三昧,名之為復。
4.自行聖道,名之為往;而能教化一切凡夫,名之為復。
5.自得無生忍,名之為往;令諸眾生皆得此忍,名之為復。
6.自以方便出於生死,名之為往;又令眾生而得出離,名之為復。
7.心樂寂靜,名之為往;常在生死教化眾生,名之為復。
8.自勤觀察往復之行,名之為往;為諸眾生說如斯法,名之為復。
9.修空、無相、無願解脫,名之為往;為令眾生斷於三種覺觀心故而為說法,名之為復。
10.堅發誓願,名之為往;隨其誓願拯濟眾生,名之為復。
11.發菩提心願坐道場,名之為往;具修菩薩所行之行,名之為復。是名菩薩往復之道。以上講義資料整理自《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
四、持戒得大利益
1.菩薩有十二種持戒得大利益,菩薩應行尸波羅蜜,何等十二?
一者,持戒能攝一切諸善根故,菩薩應行尸波羅蜜。
二者,持戒入菩薩道故,菩薩應行尸波羅蜜。
三者,持戒解脫一切煩惱縛故,菩薩應行尸波羅蜜。
四者,持戒能過一切諸惡道故,菩薩應行尸波羅蜜。
五者,持戒能拔惡道苦眾生故,菩薩應行尸波羅蜜。
六者,持戒身口意業不為諸佛如來訶故,菩薩應行尸波羅蜜。
七者,持戒諸佛如來常讚歎故,菩薩應行尸波羅蜜。
八者,持戒能入諸有不放逸故,菩薩應行尸波羅蜜。
九者,持戒即施眾生無怖畏故,菩薩應行尸波羅蜜。
十者,持戒成就身口意業善故,菩薩應行尸波羅蜜。
十一者,持戒能得於諸法中隨順自在故,菩薩應行尸波羅蜜。
十二者,持戒成就第一彼岸功德波羅蜜業故,菩薩應行尸波羅蜜。
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十二種修行尸波羅蜜,得大利益,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一乘品》
Saturday, February 21,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