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14, 2009

《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政論經》輯要—四 海濤 輯

《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政論經》輯要—四 海濤 輯
大王當知!略有五種善能發起王可愛法,何等為五?一、恩養世間,二、英勇具足,三、善權方便,四、正受境界,五、勤修善法。
1.云何名王恩養蒼生?謂有國王性本知足,能為謹慎,成就無貪、白淨之法;所有庫藏隨力給施貧窮、孤露,柔和忍辱,多以軟言曉喻國界;諸有群臣有故違犯不可免者,量罪矜恕,以實以時,如理治罰。如是名王以正化法恩養蒼生,故感世間之所敬愛。
2.云何名王英勇具足?謂有國王神策不墜,武略圓滿,未降伏者而降伏之,已降伏者而攝護之,如是名王英勇具足。
3.云何名王善權方便?謂有國王一切好事分明了知,方便能和,攝受強黨,故得摧伏一切冤敵。
4.云何名王正受境界?謂有國王善能籌量府庫增減,不奢、不吝,平等受用,隨其時候所宜給與。所有臣佐、親族、王等及伎樂人又有疾時,應食所宜,避所不宜。醫候食性,方以食之。若食未消,或食而痢,皆不應食。應共食者不應獨貪,所有精味分布令歡。如是名王正受境界,遂能善巧攝養自身。
5.云何名王勤修善法?謂有國王具足淨信、戒、聞、捨、慧,於淨信處了信他世,及信當來善不善業、人天果報,如是名為具足淨信;受持淨戒,於年三長每月六齋遠離殺生及偷盜、邪行、妄言、飲酒諸放逸處,如是名王具足淨戒;於淨聞處、於現世業及當來果,修德進業,樂聽般若眾妙法門,專意勤心,究竟通達,如是名王具足淨聞;於淨捨心,遠離慳貪,舒手惠施,常應修福,圓滿平等,如是名王具足淨捨。
謂於具足淨慧之處,如實了知有罪無罪,修與不修勝劣方便,親近多聞戒行沙門,遠離諸惡邪教之者,善知三種:果報圓滿、士用圓滿、功德圓滿。所謂國王繼習帝業,所生宗族聰利明慧,府庫財寶應用不虧,如是名為果報圓滿。若諸國王善權方便,恒常成就,英勇進退,善達藝能,是即名為士用圓滿。若諸國王任持正法,與諸內宮王子、大臣共修惠施,行好善事;持齋受戒、慈三摩地門、上妙梵行;頻作護摩,息災增益;建曼荼羅,具受灌頂,是為功德圓滿。若能如是行者是名淨慧具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