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恩孝親法句輯要—四 海濤 輯
1.佛問彌勒:「閻浮提兒生墮地,乃至三歲,母之懷抱,為飲幾乳?」彌勒答曰:「飲乳一百八十斛,除母腹中所食血分。」《中陰經》
2.慈父悲母長養恩,一切男女皆安樂;
慈父恩高如山王,悲母恩深如大海。
若我住世於一劫,說悲母恩不能盡;
我今略說於少分,猶如蚊虻飲大海。《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3.善男子!於諸世間,何者最富?何者最貧?
悲母在堂,名之為富;悲母不在,名之為貧。
悲母在時,名為日中;悲母死時,名為日沒。
悲母在時,名為月明;悲母亡時,名為闇夜。
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應當如是報父母恩!《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4.如來為一切父母故,常修難行苦行,難捨能捨。頭目、髓腦、國城、妻子、象馬、七寶、輩輿、車乘、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一切給與。勸修精進、戒、施、多聞、禪定、智慧,乃至具足一切萬行,不休不息,心無疲倦。為孝養父母,知恩報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方便佛報恩經》
5.佛告阿難:「父母、眾僧,是一切眾生二種福田。所謂人、天、泥洹、解脫、妙果,因之得成。」《大方便佛報恩經》
6.父母、眾僧,宜應讚歎軟語,常念其恩。眾僧者,出三界之福田;父母者,三界內最勝福田。何以故?眾僧之中,有四雙、八輩、十二賢士,供之得福,進可成道。父母者,十月懷抱,推乾去溼,乳哺長大,教誨技藝,隨時將養。及其出家,修得解脫,度生死海,自利兼利一切眾生。
7.眾生知恩欲報德者,爾時菩薩令修善,不須世間財利、酬報。報之大者,當供養父母,乃至持戒。求報恩者,令其行善。是名菩薩報恩巧方便。《菩薩地持經》
Saturday, February 14,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