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6, 2010

愛與快樂的源泉—三 海濤 輯

愛與快樂的源泉—三 海濤 輯
1.我們可以對他人的苦難培養出真正的同理心,以及想要幫他們去除苦痛的決心。結果,我們自己的平靜和內在力量也因此而增強了。
2.我們要如何養成悲心呢?如果光只是相信悲心很重要、想想悲心多美好是不夠的!我們要下功夫去培養它;我們要運用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物,來轉化我們的心念與行為。
3.我們要清楚瞭解所謂的悲心是什麼意思。許多種悲憫的情感,混雜了慾望和執著。比方說,父母對子女的愛通常與他們自身情感上的需求有很強的關聯,所以這就不是完全的悲心。
4.對親密朋友的關懷,我們通常也會稱為悲心的表現,但這常常也是執著。即使是在婚姻裡,夫妻間的愛(特別是相識之初,彼此還未深入瞭解對方的性格時),相較於真正的慈愛,更是依賴執著。
5.婚姻只能維持短暫的時間,是因為缺乏悲心。這類婚姻是由心理投射與期望而來的情感執著所產生的,一旦心理的投射改變了,執著也就跟著消失了。
6.我們的慾望可以強烈到縱使心上人有許多過失,還是顯得完美無瑕。而且我們還會因為執著而誇大了微不足道的正面特質。發生這種情況正表示我們的愛,動機是出於個人的需求,而不是對他人的真心關懷。
7.不帶執著的悲心是可能的。所以我們需要明確區分出悲心和執著的差異。
8.真正的悲心不是情緒上的反應,而是基於理性的堅定付出。由於這種堅固的基礎,對他人真正有悲心的態度,就算別人負面相向也不會因而改變。
9.真正悲心的基礎不在於我們自身的投射和期望,而在於他人的需求:無論他人是敵是友,只要他希求寧靜與安樂、想克服苦難,我們就能據此培養起對他們問題的真心關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