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6, 2010

認識業力—二 海濤 輯

認識業力—二 海濤 輯
1.「故意作業」又隨心念之強弱而果報有別。若故意作惡則有罪;若無惡念,則不一定會結罪。而同樣是作一件事,但是因為發心的不同,得到的果報有的是罪,有的是福。
2.如《成實論》云:「有(又)故則有罪,不故則無,諸業皆以心差別。故,有上、有下。若無故心,云何當有上、下?如醫與非醫俱生人苦,以心力故罪福差別;又如兒捉母乳則不得罪,以無染心故,若染心捉,則便有罪。當知罪福皆由心生。」
3.罪福不是由身或口的行為來判斷,主要是在心,以心念的善惡,或是有意無意來決定是罪、是福。如《成實論》云:「如有三人俱行繞塔:一為念佛功德,二為盜竊,三為清涼。雖身業是同,而有善、不善、無記差別當知在心。」可知罪福是由心而生差別!
4.影響業報的因素很多,其中以心念的影響最大、最複雜。以布施來講,一般會想到:如果「福田」肥沃的話,得到的「福德」會比較大。其實除了「福田」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心念」!心念的差別,有時候勝過於福田的大小。
5.如《大智度論》上云:「施物雖同,福德多少隨心優劣。如舍利弗以一鉢飯上佛,佛即迴施狗而問舍利弗:汝以飯施我,我以飯施狗,誰得福多?舍利弗言:如我解佛法義,佛施狗得福多。舍利弗者,於一切人中智慧最上,而佛福田最為第一,不如佛施狗惡田得福極多。以是故,知大福從心生,不在田也。如舍利弗千萬億倍,不及佛心。」
6.可知「福田」只是影響業報的其中一個因素而已,最主要的還在於「心念」!如果以清淨的善念,不求回報的發心,本著慈悲的胸懷、謙虛的態度,恭恭敬敬來布施,且布施之後不後悔,讓善念與歡喜心相續增長,持續不間斷地布施,這都會讓布施福德持續不斷地增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