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6, 2010

掌握修行重點—四 海濤 輯

掌握修行重點—四 海濤 輯
1.基於印度「中觀」思想家的觀點,世俗的真實是在因果的世界裡由凡夫的經驗所構成。這是多樣的世界,其中我們看到多種真實的法則在運作。這個層次的真實叫世俗諦,因為在這個層次裡,我們的經驗的真實性,是特定於以世俗或平常方式所認知的世界。
2.若我們更深入地探索,就發現每件事物都是多種因緣的結果。這些事物與事件的生起有賴於多種因素。這相互依賴的真實,涵義是什麼呢?就是任何事物或事件,包括自己的自我,都沒有獨立或自性的真實。這獨立真實的不存在,就稱為勝義諦。
3.稱為勝義諦的原因,是因為在我們對世界的平凡認知層次裡,對我們而言,它是不明顯的,要深入探索才能發現的。
4.跟這兩種層次的真實有關聯的,就是道的兩個面向:方便與智慧。也因為道有兩個主要面向,從而成就的佛果之境界也有兩個面向。一是佛的色身,一是佛的法身,也就是無上正覺心的實相。
5.據說色身是圓滿覺悟者純粹基於為了眾生的緣故而存在的身相。圓滿覺悟者化現多種身形和外表,以進行各種事業來確保眾生的安樂。
6.佛的法身是基於其他佛的緣故而存在的身相。這是因為只有圓滿覺悟者能夠直接見到法身。法身要化現色身才能見諸於世,並從事利生的事業。所以佛的境界可視為自利與利他的實現。
7.成佛是指一個人已經圓滿明瞭實相的本性,並圓滿培養利他的願。所以佛是智慧與方便的圓滿呈現。
8.佛法中方便善巧的運用,最重要的是要透過智慧為先導,以方便隨機度化眾生;如無智慧,或過分重視方便,不務實際的修行,則不免流於通俗化與神化。
9.因此,如沒有智慧,不懂權宜之便,有時反而會產生種種流弊。故而《法華經.方便品》中云:「於諸菩薩中,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即當趣入真實佛法時,要捨離一切方便法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