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6, 2010

慈悲,是一切善行的根本—一 海濤 輯

慈悲,是一切善行的根本—一 海濤 輯
1.佛教的實踐展開為社會倫理時,基本原則就是慈悲與平等心。
2.眾生該想的唯有以慈與悲及於一切眾生,不要想瞋恚或害意。
3.在佛陀時代,生物不可虐待,不可傷害,不可刀杖眾生。這種「無傷害」的理想,極受尊重——不害一切眾生。
4.在慈悲及於禽獸的精神下,不殺生物自然是一件重要的事。這種思想在原始佛教最初的時期就很強調。在原始聖典中說「其他任何東西都不可害」,就是這樣的意思。
5.慈悲是一切美德之基礎。一切聲聞、緣覺、菩薩、諸佛如來的善根,皆以慈為根本。
6.此慈悲諸善中王,一切眾生所歸依處,如日照晝,如月照夜。為人導師,為人父母,為人兄弟,同歸道場,為真知識。
7.我們須培養關懷一切有情的心:修行得愈好,我們的心愈是慈悲;環境愈差,我們對眾生的責任感愈強,於是我們修行也愈容易進步。
8.因此我們應藉著各種機會,生起更強大的願力,希望自己愈加精進以服務眾生!
9.邁向慈悲心之路的第一步,首先要培養對他人的同理心或親密感。這份親密不是肉體或情感上的親近,而是對一個人的關切與責任感。
10.在經典裡曾經提到過,我們所遇見的乞討乞丐或是讓你悲憫的老病狗,可能都是諸佛、菩薩所化現的,在你的修行之路上示現,要來幫助你增長慈悲心,邁向成佛之路。
11.我們生存的本質必須依靠他人的合作與慈悲,我們愈是關心致力於別人的福祉,我們自己所得到的利益也愈多。你愈是自私、以自我為中心,你就變得愈孤單可憐。
12.當一個孩子看到別人的善意,以微笑和愛對他表達關懷,孩子自然感到高興和安全;相反的,當孩子看到別人的惡意,意圖傷害他,他就被恐懼所籠罩,對於孩子的發展會造成傷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