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3, 2009

慈悲之眼—二 海濤 輯

慈悲之眼—二 海濤 輯
1.愛的相反,也就是仇恨,是最具毀滅性的心態。一旦仇恨佔了上風,我們就不再是自己的主人,也無法思及慈悲。
2.由於利他慈心是直接對治仇恨的解藥,因此我們愈發展慈心,想要傷害其他眾生的慾望將愈來愈衰減,最後消失無蹤。
3.遵循佛教的修行法門,你首先認清自己想要獲得快樂的渴望,接著把這種渴望推及於你所愛的人,最後擴展到所有的人、朋友、陌生人和敵人。
4.藉由讓我們的心習慣於利他慈心,我們可以逐漸地消除仇恨,因為慈心與仇恨這兩種心態可以互生,卻無法同時存在。
5.我們愈發展慈悲心,那麼仇恨在我們心理範圍內的生存空間將會愈來愈少。
6.先學習認識對治每一種負面情緒的解藥,再去發展培養這些對治解藥。這些心靈的對治解藥,如同抗生素是治療身體的藥物。
7.在佛教之中,如果某個行為是以製造痛苦為意圖,那麼這個行為在本質上是不善的;如果是為了給他人帶來真正的安樂,那麼這個行為在本質上就是良善的。
8.具有慈悲與智慧的人,因為其明智而善良的心念,其行為將自然而然地合乎倫理道德,合乎法的生活。
9.為了利益他人而行動的自發意願,乃是慈悲的一個面向。
10.想要了解我們心胸寬大還是心胸狹窄?先想想我們是考量全局還是考量片面?我們的目光是短淺還是遠大?我們的動機發心是否充滿真正的慈悲?我們的慈悲是否只限於家人、朋友和那些親密的人?這些我們都需要去思考。
11.要能夠真正地利益他人所需採取的第一個步驟,即是透過修心和轉化你的心來讓自己臻至圓滿。
12.寂天大師說:「世間所有的喜悅,來自希望他人快樂。世間所有的痛苦,來自希望自己歡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